聚焦两会 期待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2-03-16 阅读次数:10763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


日前,备受关注的2022年全国两会圆满落下帷幕。回眸两会,医药健康领域加快创新步伐、完善体制机制、优化集采策略、关注重点人群等话题受到关注。

舆情走势及关键节点

以3月1日—3月10日为监测时间段,如图1所示,舆论关注度呈现“波浪式”,网民关注度高于媒体关注度。

第一阶段:两会前夕,多家媒体开展热点调查,首场新闻发布会信息传播较多

2022年两会前夕,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开展两会热点调查,引发公众参与及热议。

《中国医药报》发起公众投票活动,评选“两品一械”领域最受关注的10个关键词。

3月3日、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相继召开。央视新闻全程直播,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等媒体进行报道。

第二阶段:两会召开,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舆论高度关注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相继召开。药品安全、带量采购、用药保障等成为热词。

人民网、央广网、中国网等媒体发布相关报道。媒体以转载会议内容、工作报告以及相关解读为主。

此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围绕社会热点话题建言献策,相关信息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相关报道。

在微信平台,医药行业自媒体积极跟进并传播较多信息,其中,“健识局”“深蓝观”“药店经理人”等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深入分析建议提案背景、行业影响及未来趋势。

在微博平台,网民主要关注女性接种HPV疫苗及宫颈癌筛查、种植牙耗材全国集采、罕见病用药等内容。

在短视频平台,2022年全国两会相关话题的视频播放量达28.4亿次。

代表委员热点议题

以3月1日—3月10日为监测时间段,从图2可以看出,在“两品一械”领域,代表委员关于药品领域建议提案较多,占比超八成。其中,创新药、中药、疫苗,以及罕见病用药、儿童用药相关话题受到较多关注。医疗器械领域相关信息量占比排名第二,重点涉及种植牙、医疗美容设备等领域。

热点议题主要聚焦在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制度支持、带量采购模式、重点人群用药问题等四方面。

加快创新步伐,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中,关注激励机制创新、核心竞争力提升、规划布局优化等方面较多,重点领域涉及创新药械、中医药、化妆品等。

●加强部门协同,确立激励机制,加快创新药械研发、上市、走出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马一德建议:国家药监部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药品监管认证政策与技术交流,加快推动我国创新药在上述国家的上市和临床使用。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超建议:一是针对新药临床试验、创新药审批、优先审评等建立常态化咨询渠道;二是新药上市后,实现“企业滚动申请、医保滚动遴选、目录时时更新”,使患者尽早用上临床价值显著的新药。

●加快提升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现代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建议:一是发挥中成药临床价值优势,构建以中医药养生为特色的中国式养老服务体系;二是规范中药注射剂监管,建立中药注射剂的药物警戒管理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相君建议:搭建濒危中药材人工繁育技术创新平台,同时加快濒危中药材近缘替代品的开发应用,建立濒危中药材资源保护长效机制。

●加强化妆品产业顶层设计,培育有影响力的国产化妆品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春阳呼吁:加大化妆品企业科技研发扶持力度,引导企业重视创新、重视品牌培育;在宣传层面,加大国产品牌推介,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规范化妆品线上营销行为,引导各大电商平台公平竞争,给予国产品牌更多扶持。

●严查严打“两品一械”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泗水县苗馆镇隈泉庄村乡村医生刘庆民建议:加强药品线上线下监督管理,加大惩罚力度,生产、销售假药的企业应永久列入安全信用“黑名单”;在执法方面强化线索收集,加强监管执法部门间沟通协作,联合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或指导意见,发布打击生产、销售假药典型案例,通过开展联合打击专项行动等形式,形成工作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呼吁:加强医疗美容设备监管,查验医美机构的资质和医美设备的购置渠道,以及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经营和使用等,同时推动国产医疗美容设备产业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发展,整合生产资源和营销渠道,带动行业发展。

优化体制机制,推进行业规范化建设

代表委员围绕加快审评审批速度、保护药品试验数据、优化医疗器械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此外,药师立法相关话题也引发一定关注。

●推动药品监管、审批体系与药学服务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凯博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于圣臣提出建议:一是应适当增加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医学、药学及相关专业人员编制,提高工资待遇,强化基层监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二是出台临床价值明确、无法推荐参比制剂的化学仿制药技术指导原则和工作程序,加快审评审批进程;三是积极开展医保支付的药学服务项目,建立并持续完善药学服务标准及质量评估体系。

●完善药品专利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集团董事长李杰建议:一是完善“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制度”,增加临床试验数据的保护对象;二是完善“双首个仿制药”激励制度,延长市场独占期,适当提高“双首个仿制药”的医保支付比例。

●加快药师法立法进程,保障合理用药和百姓用药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李甦雁,全国人大代表、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理事长王静成建议:一是通过药师法立法,将职称药师和执业药师队伍进行整合,构建起一元化的药师管理制度;二是提高药师的服务能力;三是推动药师服务模式从“以销售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并通过药事服务费的形式肯定新的服务模式的价值。

聚焦带量采购,进一步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两会还热议带量采购,其中,中成药及种植牙领域的讨论较多。

●完善配套政策,形成监管合力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保华建议: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建立完善的相关部委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动监督机制,确保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开展。

●优化中成药集采策略,科学合理稳步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卢庆国建议:一是扩大中成药集采品种范围,加快推进各地中成药集采进程;二是进一步优化中成药集采规则及技术评价、价格竞争评分细则;三是把中药配方颗粒纳入集采范围,更好促进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

●尽快启动种植牙集采、纳入医保等工作,加速国产替代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于欣伟呼吁:一是尽快启动种植牙耗材全国集采工作,并纳入医保国家统筹;二是打破种植牙耗材进口壁垒,加快国产品牌替代;三是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口腔科学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加快牙科医护人员培养与供给。

关注重点人群,切实提高药物可及性

重点人群用药可及性问题广受关注,包括HPV疫苗、罕见病用药、儿童用药等。

●大力推广HPV疫苗接种,助力宫颈癌综合防控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经典汇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艺委会办公室主任徐萍建议:将二价HPV疫苗纳入免疫计划,以13至15岁女生为重点实施自愿免费接种,由卫生健康、妇联、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协同制定实施方案,有序普及接种,尽快使全体女性受益。

●建立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解决罕见病患者用药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杨林花建议:探索建立省级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建立省级罕见病慈善专项医疗救助基金,以解决医保药品目录外罕见病高值药品支付问题。同时,政府引导、加强监管,各级部门联动制定疾病目录和药品目录,并建立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儿童用药研发政策支持,鼓励开展儿童用药临床试验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为儿童抗生素新药研发创造更多有利条件,鼓励企业投入儿童抗生素药物临床试验,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儿童抗生素药物临床试验。

●扩大零售药房基本功能,全方位满足疫情防控与购药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建议:选取一批大型连锁零售药房进行试点,通过对接电子处方、承接线上医保支付,满足百姓多场景购药需求;将零售药房纳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选择部分大型连锁零售药房承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以及防疫物资储备与公共分配职能,使零售药房更好地与医疗机构协同,共同抵御疫情。

相关新闻

复星医药:子公司复迈替尼片注册申请受理

6月6日,复星医药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复迈替尼片用于治疗2岁及2岁以上儿童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药品注册申请于近日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已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9469个小时之前

在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去中心化临床试验的技术指导原则发布

近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发布《在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去中心化临床试验的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9514个小时之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2020-2030 健康产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049号-1


北京网警网络110| 网络社会征信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信息举报中心|北京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