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蓄势待发


发布日期:2022-03-07 阅读次数:10516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


已发现患者数量少、对疾病发展史了解有限、已上市药物数量少、投入成本大、商业回报难预期……尽管罕见病药物研发充满挑战,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全球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投身于罕见病药物的研发。

笔者分析发现,2010年—202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新药中,孤儿药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批准的孤儿药仅6个,2018年为34个。2020年,美国FDA批准的孤儿药数量已占全年批准新药总数的58.5%。此外,孤儿药研发的成功率也在快速提升。2021年2月,由BIO、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QLS联合发布的一份药物临床开发成功率报告(《Clinical Development Success Rates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 2011—2020》)显示,从2011年到2020年,孤儿药(不含肿瘤适应症)从Ⅰ期临床试验到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平均成功率为17%,高于整体药物平均开发成功率7.9%。

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也是百舸争流。2021年10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512号建议进行答复时指出,“目前国内上市的罕见病用药50余种,其中40余种已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除了诺华等跨国药企有罕见病药物在我国上市外,我国药企也有产品“走出去”。比如,日前索元生物宣布,其License-out合作伙伴Aytu Biopharma收到美国FDA关于索元生物在研产品DB102用于治疗血管性埃勒斯-当洛综合征(VEDS)的关键性临床试验申请的批准,同时FDA授予DB102用于治疗VEDS的孤儿药资格;西比曼生物宣布,美国FDA已正式批准其核心产品C-CAR039的临床研究申请,将在美国推进后续的临床开发。C-CAR039是一款新型CD19/CD20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产品,拟开发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cell NHL)。此前,FDA还曾授予C-CAR039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滤泡性淋巴瘤。

罕见病药物License-in更是佳音不断。2021年12月,琅钰集团与Rhythm Pharmaceuticals达成一项独家许可协议,获得后者罕见遗传性肥胖疾病治疗药物Imcivree在中国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2021年3月,琅铧医药与Diurnal Group签订许可协议,获得后者儿童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治疗药物Alkindi在大中华区市场开发、注册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2021年2月,畅溪制药与Aerami Therapeutics签署一项独家许可及产品开发协议,获得后者肺动脉高压候选药物AER-901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目前,国内还有北海康成、应诺医药、北京科信必成等专注于罕见病药物研发的企业。罕见病药物研发领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和投资。波士顿咨询研究称,2030年全球罕见病药物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940亿美元。而我国,如果以占全球市场份额5%~7%来估算,2030年将形成600亿~900亿元的市场规模。罕见病药物研发已成为新药研发的主战场之一,相信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药企推出更多罕见病用药,造福罕见病患者。

相关新闻

复星医药:子公司复迈替尼片注册申请受理

6月6日,复星医药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复迈替尼片用于治疗2岁及2岁以上儿童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药品注册申请于近日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已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9473个小时之前

在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去中心化临床试验的技术指导原则发布

近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发布《在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去中心化临床试验的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9518个小时之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2020-2030 健康产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049号-1


北京网警网络110| 网络社会征信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信息举报中心|北京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