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推进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发布日期:2022-07-15 阅读次数:11125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摘要:


  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专项整治作为贯穿药械化监管的一条业务主线,提升为“一把手”工程,坚持稳字当头,实干为先,点线面结合、多维度推进落实,确保专项整治出成果、见真效。截至5月底,全市共查办药械化案件186件,案件数量居全省前列。


  采取“三项措施”,迅速打开工作局面。青岛市市场监管局把整治行动作为全局业务线上的“头号”工程,在全省率先动员部署。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青岛市市场监管局领导建立区市局包干制,顶格推进、顶格落实。各区市局“一把手”亲自抓、靠上抓,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一是督导调研促落实。加强“一把手”推进力度,发挥好市级统筹协调作用,全市一盘棋,强化督导、指导和调研。“一把手”亲自或委托分管领导对十个区市进行了全覆盖督导,要求各区市局“一把手”务必亲自推动和调度,督促各区市担好工作推进的责任,狠抓落地落实。二是设台打擂提进度。重点突出“压力传导”效应,层层抓落实。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总结”,综合运用好工作简报、情况通报等手段,通过召开一季度调度推进会,晒成绩、亮进度,使区市局变被动为主动,敢于动真碰硬,奋力争先进位。目前全市案件数量较一季度增长了135%。


  突出“四个关键点”,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用“牵引归集”的思路和方法谋划推进专项整治,找准“切入点”,牵住“牛鼻子”,力争事半功倍。一是突出抓组织保障,推进有力。第一时间健全机构,搭建平台。市级专门成立由市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二分局主要负责人和市公安局分管负责人担任组长的“三组长制”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配备专人集中办公,全力做好综合协调、督导检查等各项工作。各区市对口市局建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确保人员到位、机制顺畅、保障有力。二是突出抓联动协同,凝聚合力。加强与公安、检察院等部门协作配合,出台《青岛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从市级层面明确案件移交、线索通报要求,落实协作办案、假药认定等措施,建立起早衔接、早介入、早通报、早移交工作机制,确保与公检法等部门保持时时联动,增强药械化执法的协同性和威慑力。三是突出抓大要案查办,务求成果。各区市局、执法支队和市食药检院密切配合,主动靠前协力做好大要案侦办工作。对商请提供检验结论、认定意见等协助的,优先予以保障。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案件及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加快工作进度。四是突出抓信息渠道畅通,调度及时。与各区市局专项整治工作机构实现“点对点、人对人”无缝衔接沟通,确保信息畅通,调度有序。市区镇三级同步,各类报表及时,风险评估、24小时报告制度落实到位。全市调度案件查办情况6次,特别针对大要案查办先后调度近20次。


  着眼“三个坚持”,提升工作实效。为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全市各级高度重视案件查办能力提升,一方面为一线执法人员解决直接问题,另一方面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一是坚持“实战化”业务培训,为执法办案“最后一公里”赋能。着眼实用性和技巧性,结合工作推进过程遇到的现实问题,定期组织好案件查办培训。通过定期发布指导性案例、集中以案释法培训等形式,指导执法办案人员对药械化案件的查办,特别是调查取证方面,能够上手快、操作熟。全市各级组织集中培训10余次,培训上千人次,发布指导案例16个。其中专题组织“假药认定和药品执法检验”培训,取得积极成效。二是坚持“高效化”技术支撑,为检验检测等相关程序“瘦身”。直面基层需求,规范、精简药械化产品抽检、检验检测以及假药认定相关程序,在保证合规合法基础上,压缩工作周期,开设药械化涉案产品检验检测绿色通道,为好办案、办大案减省时间成本。三是坚持“常态化”风险管控,为筑牢药品安全底线“固本”。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检查统筹推进,深化药品执法“雷霆行动”。通过药械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的针对性摸排,找准风险点,消除安全隐患,全市累计摸排经营使用单位17000余家。(王渊博)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2020-2030 健康产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049号-1


北京网警网络110| 网络社会征信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信息举报中心|北京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