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药品营销回归学术本质
发布日期:2022-06-15 阅读次数:11811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摘要:
目前,几乎所有药企都意识到了学术推广的重要性,于是纷纷加入到产品的学术推广之中,这也是继利益营销、关系营销之后的一种营销模式转型,是回归药品营销的本质。
学术营销模式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层面,即凝练产品的学术理论和搭建产品的推广体系。其中,学术理论是内容,推广体系是传播手段。没有内容的传播与造势相似,只赚了个“吆喝”,效果并不会长久。反观医药行业的那些大产品,无一例外都有其自身的学术理论,这种理论必然符合临床的应用价值,而不仅仅是基础研究。比如,多潘立酮(吗叮啉)的理论是增加胃动力,临床价值就是治疗消化不良;脑心通胶囊的理论是脑心同治;三七软胶囊的理论是减毒增效的“阿理疗法”等等。
产品的学术理论通常由附有基础研究的学术主张、临床解决方案和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三部分组成。药品的学术理论是否具有临床价值,在于产品在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性等方面是否具有优势,且这种优势是否满足临床上的需求。比如铋制剂(丽珠得乐)能协同增效杀灭幽门螺杆菌,临床解决方案就是用含铋剂的四联药物取代传统三联疗法,辅助随机、双盲、多中心的RCT临床研究证据支持等进行营销。类似的成功案例基本都是从产品的学术理论入手,赢得了临床的应用前景。同样,中西医结合的方案、内外兼治的方案、减毒增效的方案等都非常有临床应用价值,这些学术理论体系也为医生提高诊疗效率、更新临床治疗路径等提供了参考。相反,没有产品理论体系,只是为了学术营销而开展的学术活动就会失去学术的灵魂,也就变成了另一种客情,久而久之医生就会失去兴趣。
学术营销体系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广体系的搭建。推广体系涉及个人推广及团队推广两方面的工作,都是运用专业的推广方法让医生了解并接受产品。个人推广要求销售代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熟悉产品及竞品的知识,并熟练掌握销售技巧,既要能解答医生的疑问、处理临床反馈,又要能识别潜在的临床客户,避免无效拜访。团队推广则离不开医生群体的观点和倡议,这一点在林林总总的学术会、科室会、案例分享会、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中均有所体现。随着产品的逐步应用,临床上取得了更多的使用经验,形成专家共识、进入治疗指南、符合DRG/DIP的治疗路径,被列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基药目录也就顺理成章。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线上的推广平台打造、数字化的网络推广也将大展身手。
随着药品集采、国谈等的深入开展,医药大环境发生变化,药企的大产品打造策略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也将影响药企从产品研发到营销的每个环节。如何高效开展学术营销,让新技术新产品更好覆盖临床、惠及患者,是药企应该深入思考的课题。
相关新闻

医学科普,听得懂更要讲得对
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医学科技迅速发展,新装备、新技术、新药、新方案等已深度影响“促、防、诊、控、治、康”各环节,这也为健康科普提供了高水平的传播内容和传播载体。医学科普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健康领域的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传播给公众,旨在培养公众的健康素养,帮助公众学会自我健康管理的长期性活动。建设健康中国,医学科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
8024个小时之前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路线的生物类似药质量研究
23072个小时之前

浅谈AI技术在COVID-19诊疗中的应用
23239个小时之前

“OK镜”市场迎来变数 疗效及安全备受关注
23239个小时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