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降糖药加速替代原研


发布日期:2021-11-01 阅读次数:12024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摘要:


近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消息,成都微芯药业的西格列他钠片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该产品是今年首个获批的降糖1类新药。近几年,随着国内药企研发提速,多个降糖新药进入市场与进口新药一决高下,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推行也加速了国产仿制药替代原研,市场格局进入大洗牌阶段。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4.63亿,患病率为9.3%,推测2030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5.78亿,2045年将达7亿。2019年全球糖尿病医疗支出约7600亿美元,预计2030年用于糖尿病的医疗总支出将增至8250亿美元,2045年增至8450亿美元。糖尿病已经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健康问题之一。


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

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

数据来源:国际糖尿病联盟(IDF)


根据病因学证据糖尿病分为4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显著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特征是胰岛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或缺失,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占总体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患者日常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控制与否的关键因素。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如在充分进行生活干预的前提下血糖控制仍不达标(HbA1c≥7.0%),则进入药物治疗。在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作为起始的单药治疗的选择,其中二甲双胍是单药治疗的首选,在单药治疗疗效欠佳时,可开始二联治疗、三联治疗或胰岛素多次注射。


2020年11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更新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并对药物的推荐等级进行了调整。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一线治疗后,若HbA1c不达标:可以进行二联治疗,加用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TZD或SGLT2抑制剂,药物排名不分先后,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治疗药物;也可使用注射类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或胰岛素治疗,其中胰岛素推荐基础胰岛素。对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有高危因素、心衰、慢性肾脏病(CKD)等情况,如ASCVD或有高危因素者,可加用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心衰患者可加用SGLT2抑制剂;CKD患者可加用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若经过二联治疗后,HbA1c仍不达标,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可加用一种其他类别的药物,但需注意,心衰患者不能用TZD。如果经过上述治疗HbA1c仍然不达标,可以采用胰岛素多次注射,选择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方案或者预混胰岛素方案,两种方案可以互换。


临床上常见的降糖药物共九大类,其中口服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促泌剂、非磺脲类(格列奈类)促泌剂、 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TZD)、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7大品种;注射类药物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和胰岛素。不同品种药物的降糖幅度、低血糖风险、减重、心脏及肾脏获益等各有千秋,适用人群也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类药品的生命周期。


2009-2019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5.2%,其中口服糖尿病药物、胰岛素(类似物)和GLP-1受体激动剂(RA)的CAGR分别为11.6%、14.7%和39.1%。2019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约509.8亿美元。


2015-2019年全球糖尿病市场规模

2015-2019年全球糖尿病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IMS, PDB


2015-2019年我国糖尿病市场规模

2015-2019年我国糖尿病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IMS, PDB


我国糖尿病市场处于成长期。2019年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约为539.8亿元,其中胰岛素占比46.3%,DPP-4、GLP-1和SGLT-2占比分别为9.2%、2.2%和1.4%,其他传统口服药占比约为41.1%。由于DPP-4i、GLP-1RA和SGLT-2i等药物进场较晚,叠加药品集中采购、医保目录谈判等因素,我国的降糖药市场格局仍将面临较大变化。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基础用药。2019年,我国二甲双胍市场规模超50亿元,厂家超160家,其中原研药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格华止(中美上海施贵宝)的公立医院市占率约为47.45%。2020年8月,二甲双胍被纳入第三批国家集采,最高降价幅度达92.5%,其中常释片最低每片0.015元,缓释片最低每片0.068元,集采市场规模缩减至3.63亿元。未来,二甲双胍仍将作为首选降糖药被广泛使用,但其利润空间已被挤压得极为有限。


α糖苷酶抑制剂也是应用广泛的糖尿病用药,常见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2017年拜耳的拜唐苹全球销售额为5.63亿欧元,主要归功于中国及亚太地区市场,其中来自中国的收入约40亿元。2019年我国α糖苷酶抑制剂市场规模超90亿元。阿卡波糖虽然在临床指南中的推荐等级并未超越二甲双胍,但凭借其深入人心的降餐后血糖首选药物定位,迅速成为我国销售额第一的降糖药大品种。阿卡波糖于2020年初被纳入第二批国家集采,最终拜耳报出最低价0.18元/片、绿叶制药报出0.32元/片中标,产品价格最大降幅达91.2%,集采市场规模缩减至4.47亿元。


磺脲类降糖药是最早出现的胰岛素促泌剂。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如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由于副作用较强已逐步被淘汰;第二代包括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兼具胰岛素促泌与增敏功能,长效且较少引起低血糖,为市场上最主流的磺脲类药物。


2019年全球TOP10降糖药排名(亿美元)

表1 2019年全球TOP10降糖药排名(亿美元)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2019年全球销量Top10降糖药共包含3款DPP-4抑制剂,其中西格列汀全球销售额为34.82亿美元。目前在国内上市的DPP-4抑制剂为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指南推荐的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和贝那鲁肽等备受认可。2016年我国糖尿病治疗领域迎来了新突破,全球首个氨基酸序列与人源完全一致的GLP-1类药物、上海仁会生物制药的1类新药贝那鲁肽注射液获批上市,目前已进入2020版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目录,限制使用范围是限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效果不佳的BMI≥25的患者,首次处方时需由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专科医师开具处方。SGLT-2抑制剂全球市场快速扩张,我国仍处于萌芽期,仅占我国降糖药市场的1.4%,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目前,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和艾托格列净均已进入乙类医保,SGLT-2抑制剂整体市场将出现快速放量。目前,恒瑞的磷酸瑞格列汀片以及脯氨酸恒格列净片上市申请正在审评审批中,备受业界关注。磷酸瑞格列汀片是一款DPP-4抑制剂,结构上与已上市的西格列汀相似;而脯氨酸恒格列净片则有望成为我国首个原研的SGLT-2抑制剂。


表2

数据来源:药智网


2017年,全球首个PEG化的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豪森的1类新药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获批上市,目前已进入2020版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目录,限制使用范围与贝那鲁肽注射液相同。由于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每周仅需注射一次,大大提升了患者用药的便捷性和依从性,上市后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增长迅速,2020年增速达764.44%,2021H1增速达622.74%。


目前国采已完成五批六轮,第二批(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第三批(二甲双胍、维格列汀)、第四批(恩格列净、格列齐特、卡格列净、那格列奈、瑞格列奈)、第五批(格列吡嗪、米格列醇、沙格列汀)共12个非胰岛素类降血糖药被纳入,第五批目录还涉及1个其他糖尿病用药(硫辛酸),第六批国采胰岛素专项涉及面也很广,落地后会给糖尿病用药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医学科普,听得懂更要讲得对

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医学科技迅速发展,新装备、新技术、新药、新方案等已深度影响“促、防、诊、控、治、康”各环节,这也为健康科普提供了高水平的传播内容和传播载体。医学科普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健康领域的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传播给公众,旨在培养公众的健康素养,帮助公众学会自我健康管理的长期性活动。建设健康中国,医学科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

8174个小时之前

推进中医药非遗传承保护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中医药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8517个小时之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2020-2030 健康产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049号-1


北京网警网络110| 网络社会征信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信息举报中心|北京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0